警惕那些不走心的“伪热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陈军  时间:2018-09-10 13:00:00

    9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则来自贵州省纪委监委的通报,5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中,有1起是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财政分局工作员曾家根脱贫攻坚帮扶不实问题。通报称,曾家根在脱贫攻坚帮扶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帮扶流于形式,其留给帮扶群众的电话号码经常打不通,督导问责组多次拨打曾家根电话也无法接通;在帮扶工作中乱表态,多次承诺给群众协调鸡苗问题,最终未能落实,又未对群众进行有效的疏导解释,导致群众对帮扶干部的满意度评价较低。2018年4月,金坡乡纪委对曾家根进行了诫勉谈话。

    看看四周,类似曾家根这种形式化、不走心的“伪热情”并不少见。其不同于过去趾高气扬的“办不了”、推诿搪塞的“下次来”以及爱答不理的“不知道”,却如同店铺前台一直微笑招手的“招财猫”,对谁都这样,有气无力、不紧不慢,不走心、不动情,让人在“您好!”“您请坐!”“您喝茶!”“您慢走!”中慢慢消耗掉对这种“热情”的好感和耐心。也难怪有群众会说,现在最怕见到的就是不办事的“伪热情”,电话打不通、承诺不兑现……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是最朴素的交往之道,也是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对群众不走心、不出实招,但又怕惹群众不高兴,便摆出一副“为民服务”的架势,戴着面具,皮笑肉不笑、面热心不热。这些本质上都是宗旨意识退化、服务意识淡化的表现。

    鲁迅先生说过:“倘使我们觉得有害,我们便能警戒了,正因为并不觉得怎样有害,我们这才总是觉不出这致死的毛病来。因为这是‘软刀子’。” 让群众的热情在不走心的“伪热情”中慢慢耗掉,正如“软刀子”割人。因为“热情”溢于言表,让群众觉察不出“有害”。久而久之,群众就体会到,看清楚“热情”背后的冷漠、伪善。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一脸“热情”,端茶递水,总不能生气发火吧,只能在反复奔波中消磨掉耐心,损耗掉获得感。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四风”,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焕然一新。但也要看到,有的单位、有的干部转作风仅在“脸好看”上做文章,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不办”的场景,虽然表面上变成“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 硬钉子”变成了“软钉子”,“拦路虎”变成了“笑面虎”,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一个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党员干部,必定对群众怀有朴素的情感,从内心深处尊重、爱护群众。现实中,凡是受到群众拥护爱戴的党员干部,无一不是把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办实事、解难题中的。如,在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真挚的感情去做,被群众称为“跟咱一样的庄户人”的焦裕禄;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病痛放在心上,被独龙族儿女称呼为“阿摆”的县长高德荣;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樵夫”廖俊波,等等。

    谁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谁在群众面前装样子,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光有和颜悦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虚构“热情”,仅仅将“真”流于表情与言说,作秀表演,便是巧言令色了。形式主义搞得再花哨,口号喊得再响,看上去再热情,没有行动上的真,也便是伪。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