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紧"思想笼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蒋希华  时间:2014-08-05 13:00:00

    对党员干部来说,既要扎牢他律、外压力的“制度笼子”,更要扎紧自律、内动力的“思想笼子”。只有“思想笼子”紧了,“制度笼子”才能“密封”无“缝隙”,不留下“蚁穴”、“管涌”。

    有一则寓言说:一群人去草原看狮子,导游告诉大家狮子很凶猛,一定要注意安全,并用车拉上一个大号铁笼子。游客们感到好笑,一个笼子能把草原上所有的狮子都装进去吗?导游回答说,不能装下所有的狮子,但可以把游客装进去。这则寓言表明:如果环境改变不了、风险不能防范,就防范、约束自己,即扎紧“思想笼子”。党员干部面对各种诱惑、欲望、干扰、考验,如何规避风险,紧把“关口”、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惟有扎紧自己的“思想笼子”,才可做到“心地安然何有敲门之惊,胸怀坦荡自无指脊之虑”。

    扎紧“思想笼子”,要有思想定力。俗话说,“每临大事有静气”。这里的静气,就是定力。思想定力,即控制、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决定“敢或不敢做什么”,是矫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实践导向。有了思想定力,才会坚定立场;反之,就会摇摆不定、随波逐流。而现实中,每个人的思想又不可能都具备天然免疫力,倘若思想武装解除、思想改造放弃,就会放任思想滑坡、动摇理想信念,丧失拒腐防变能力,难免沾上“酒色财气”,被“糖衣炮弹”击中,就有可能迷失航向,误入歧途。党员干部只有把思想改造作为做人、为官的终身课题,力求“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能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被忽悠、糊弄、捧杀和棒杀,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扎紧“思想笼子”,要心存敬畏。我国古代就有“畏法不敢肆而得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告诫,因而官有所惧,被古人所推崇。面对权势诱惑,因怕“无功受禄”助长侥幸求进之风而拒晋职加官的范仲淹;面对金钱诱惑,因“怕塞乾坤有鬼神”而愤然拒贿的明朝主考官李汰;面对美色诱惑,因怕坐怀乱性、操守丧失而“闭门相拒”的鲁南子……他们的“怕”来自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因而才有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之风范。可见,敬畏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自律。党员干部处在权、钱、色等诱惑考验的“风口浪尖”,若无所敬畏,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干出闯“红灯”、破“底线”之事。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因此,党员干部当有所敬畏:敬畏法律,当成“高压线”丝毫碰不得;敬畏群众,做事不亏欠百姓;敬畏组织,牢记入党誓言;敬畏历史,让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人生,当回首往事不感到后悔。

    扎紧“思想笼子”,要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实证明,一个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大凡贪腐之人,刚开始只是收受一些小物小财,逐渐发展为贪心不足,便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少数别有用心者,先以“小礼物”敲门,打开“缺口”后,随机跟着“大意思”馈赠,一旦将人套牢拴死,就会露出其本来真面目,逼人就范,拖人下水,进行权钱、权色交易。对此,有些党员干部缺乏警惕,觉得在小事、小节、小场所上,违规办点私事无碍大节,吃点喝点占点人之常情,公费娱乐消费时下难免……殊不知,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小节非小事,小节不拘,则大节难保。小节不立,非变质不可;小事放纵,则逐步走向堕落。党员干部应谨小慎微,时刻牢记“积羽沉舟”、“君子禁微”警言,从小事、小节严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以有小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以犯点小错“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以小毛病“有一点无所谓”来放纵自己,做到蝇头小利不可沾、个人小“利”不可张、交往小“节”不可随、工作小“过”不可轻。(蒋希华)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