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的财富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作者:傅恒  时间:2015-09-11 13:00:00

      长江流域举行全国征文,要一篇写与长江水系有关的官员的文章,点了一个人的名,是大家熟知的官员:李冰。

    由于年纪悬差稍微大了一点,这世上没人见过李冰,见到的也是艺术作品中人们的想象,但是,关于他的话题,却见识了不少。

    李冰30岁担任蜀郡太守。据说这个职位相当于省长。30岁当省长不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封建君主的随意性大得难以估量,何况当时的秦昭襄王离21世纪还很远。真正值得思索的是,2000多年过去,历史记住的“省长”寥寥可数,为何偏偏有李冰?无论正史野史,无论文学书籍还是学生课本,包括刚刚进入百姓生活10多个年头的网络,只要翻阅或点击,都可以见到大量关于李冰事迹的记载。

    玉垒山前有座专为李冰父子修建的二王庙,千百年来,年年庙会热闹非凡,日日香火鼎盛不衰,在庙宇密布的广袤国土上,一座与宗教无关的二王庙,竟然成为红火的旅游胜地,成了当地财政一个重要的财富源泉。究其原因,就一条,李冰率领民众修建了都江堰——一处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是世界上唯一为人类造福2000多年后,还在继续造福的水利工程。

    一个人的名字,一旦同造福人类连接起来,想要不被人记住都难。

    站在都江堰前,看清澈的岷江水,携带雪山的清新气息滚滚而下,谁都会惊讶这座水利工程的神奇。强劲丰盈的水流在鱼嘴石前按照人的意愿,分别进入内江、外江。外江的水自由自在融入长江,融合为畅通的水上大道;内江的水则经由飞沙堰又一次净化,再由宝瓶口控制流量,然后顺蜘蛛网一般的灌溉渠,将成都平原1370多万亩土地浸润成旱涝保收的良田,同时供给几千万人毫无忧虑地饮用,让蜀地成为“水旱由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李冰的“政绩工程”从公元前256年到如今,一直起着“命脉”般的作用。

    李冰出身不煊赫,属草根官员,这样的官员很容易和人民走到一起。李冰自幼勤学,受传统礼教影响大,是国学泡大的一代,深知官与民的辨证关系,上任后关注的视点也就特别贴近民众。

    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成了“李冰省长”心上的痛,如此丰饶的土地竟然非涝即旱,背上“泽国”、“赤盆”的臭名,干旱时尘土飞扬,水涝时一片汪洋,庄稼不干死就淹死。老百姓深受其苦,由哀叹直到呼喊:谁能治住水灾,愿辈辈代代为他烧香!

    百姓的血泪呼喊震撼李冰,“李省长”不奢望人们为他烧香,草根出身的人思维方式实在:为官一任,总该为民做几件实事。

    彼时彼刻,什么对人民最实际?水灾。

    就带上几个随从逆流而上,去第一线考察岷江发源地,没有车也不坐轿子,或骑马或步行,在荒无人迹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风餐露宿,一直走到产生岷江水源的雪山下。一路上无人接待无人宴请,但尊重李冰的人群远远大于接待宴请他的人。距成都平原千里之外,至今保存有当地人民为“李冰省长”修建的“川主庙”。庙的名字是老百姓起的,老百姓心甘情愿称李冰是“四川之主”。沧海桑田,星移斗转,“川主庙”香火辈辈代代延续,长盛不衰。

    “草根省长”李冰不追求政绩工程宏大,而讲求为民造福的实效。他调动从小刻苦学得的水文知识,反复研究大禹和古蜀国杜宇王多次治理岷江的成败,广泛参考郑国修渠和大禹治黄河的得失,从前人的奋斗中汲取经验,大胆创新,立足“深淘滩,低筑堰”,“逢正抽心,遇弯截角”的疏导方针。李冰一方面要扛住上自王侯,下至同僚的污蔑算计,洁身自好地专注于干实在的事,另一方面要克服科技、经济的落后。那时候火药还没问世,就以火烧裂岩石,凿穿山崖;水泥还未发明出来,便就地取材,编织粗三尺长十丈的竹笼,装满鹅卵石,层层累筑,既免除堤埂断裂,又利用卵石间隙减少洪水压力。经历若干次失败与反复,终于修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无坝大堰。

    “李冰工作室”的创意和制造直到2000多年以后还属世界先进。抗日战争时,日寇想摧毁中国物产丰富的大后方,派飞机轰炸都江堰,企图淹没“天府之国”。自以为是的日军飞机数次到都江堰上空盘旋,以为可以找到都江堰的大坝,飞来飞去却始终没有看到大坝在哪儿,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把炸弹朝哪儿扔。

    因势利导的智慧戏弄了侵略者,也抗住自然灾害。都江堰地处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建堰以来经历过有记载的7.5级以上大地震16次,尤其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都江堰距离震中仅20公里,都江堰景区附属的建筑和庙宇都毁坏严重,都江堰自身却完好无损。当时没有豆腐渣工程和利益与良心的买卖是一大原因,科学治理是又一个重要原因,这两大元素的辉煌,与都江堰工程的价值同样辽阔美丽,光照人间。

    2000多年来,都江堰有过多次整修,但大格局始终如初。每一次整修,都相当于给后人上了一堂丰富的知识课、道德课、伦理课。做人做官做学问能够做到这个份上,想不被人民尊敬都做不到。近些年评选中国历史上100位科学家,李冰得票最多,排名第一。

    李冰找准的不仅是人民的疾苦,还找准了一个官员实施责任和使命的最佳途径。事实上绝大多数当官的都想做出政绩,即使不能名垂青史,至少也问心无愧。只是,能像李冰这样能经受住岁月的残酷清理,经受住历史检验的,确实不多。李冰任上的经历,让世界得到一座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也让中国收获一个执政和做学问的楷模。

    这是人类永远的宝贵财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