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群众说"老一套不时兴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转载  时间:2015-12-04 14:00:00

    冬天的早晨,太阳刚刚冒出头,寒气还未褪尽,医院的大门口已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门诊楼前,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就诊患者有序排着长队。在天津市药企工作的医药代表唐文强今天的任务是去见院长谈笔业务,他随身背的包里装着试用产品,夹着的公文袋里是事先准备好的宣传材料。“搁以前,我出来跑业务见医院的领导得‘全副武装’——身上装着红包,手里提着礼品。而如今,这一套不时兴了。”“两手空空”赴约的小唐说起来颇为感慨。 
    和唐文强一样,很多普通老百姓也许并不知道中央八项规定,或者是知道了也说不很清楚。但八项规定带来的诸多改变却悄然降临在他们的周围,很多人都从自身的工作、生活实践中感受到了这几年办事规则的改变和社会风尚的变迁。 
    医药代表唐文强—— 

  从靠关系吃饭到凭实力说话 
    干小唐这行,跟医药系统的官员打交道是家常便饭,过去找他们办事,少不了碰“软钉子”、吃“闭门羹”。在摸爬滚打中,他总结出一条不二法则:关系才是硬通货。 
    小唐讲起了曾经的“血泪史”:“和医院谈广告合作那会儿,医院一般8点上班,我8点不到就去医务科门口等。8点半以后工作人员才陆陆续续来,人家说这事儿得找主任,主任不在。我在门口一直等到11点,一个科员才出来指了指另一个房间告诉我,主任在那儿办公,我这才算找到人。” 
    “不管你好说歹说,人家就是对你爱答不理,二话不说就‘不同意’,也不解释为啥。后来,我托关系找后勤科主任引荐,并允诺给双方一些礼品,事儿竟然谈妥了。” 
    而现在这条潜规则不灵了。“甭管私交再好,现在请领导吃饭,再也叫不出来。以前认关系,现在认产品,一切都按规矩来。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靠精湛的学术知识和营销素养打动他们,我们就能打开市场。”小唐说。 
    如今的唐文强,已从当年的“小代表”成长为一名带领五人营销团队的经理。虽然不用像以前那样天天泡在医院,但是一些重要的客户还是需要他亲自上阵。现在小唐去拜访客户,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去考虑送什么礼。他只需带上精心设计好的幻灯片、详细的产品说明就足够了。 
    他是这样向手下的新人传授经验的:“过去选药代,哪怕你是外行,只要能喝能玩能说就行。现在看重的则是你的专业背景和对产品的深入了解,跑关系那一套现在不管用了,咱们就得靠实力说话。” 
    小学教师张老师—— 

  公车接送学生从习以为常到渐无踪迹 
    “前几年,一到放学时间,我总能看到几辆有特殊标志的公车停在学校门口,尤其是雨雪天气。”在濮阳实验小学已有几十年教龄的张老师回忆,“记得有个下雪天放学,我推着自行车正往学校外走。有个学生家长来接孩子,看到我寒暄两句后说:‘张老师我这正好开着单位的车来,天气不好我顺路载您一程。’我婉言谢绝之后,这名家长还很热情地告诉我:‘我这有车很方便,以后您有需要用车的地方随时说!’”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公车接送孩子是小事儿,接送者不避讳,旁观者也习以为常。张老师观察到,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的特权,就连孩子也会不时表露出“我的爸爸是局长”的优越感。 
    “有一天我看《濮阳日报》,报纸上登了则消息,有几个领导干部用公车接送学生在某中学门口被抓了个现行,事后还受到处分。没想到这个震慑作用还真的挺大的,现在学校门口几乎看不到公车的身影了,就连前边的街道都清静了许多。” 
    张老师现在的班级倾注了她几年的心血,很多学生家长由陌生到熟悉,一到逢年过节,总有些人想通过送礼表达感激之情。 
    “两年前的中秋节,有一个家长节前就给我打电话,说要到我家坐坐。我马上意识到,来看我怎么会空手来?我拿天冷、路偏搪塞过去,没告诉人家地址。结果第二天晚饭后,这个家长一个电话打来竟然已到我家楼下,见她大包小包提着月饼、牛奶还有土特产,不忍拒绝她的好意,我也只好收下。” 
    “这两年的中秋不一样了,去年我收到了这名家长发来的祝福短信,今年她让孩子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不送礼的节日,师生之间的情意没减,但相处起来让我感到更自在。”张老师语气中透着轻松。 
    婚宴参与者张振—— 

  办婚礼从讲气派到量力而行 
    今年的黄道吉日特别多,在河南省濮阳市工作的张振已经参加了不下十场婚礼了。串了这么多场,张振发现了一些和前两年婚宴不同的现象:婚礼桌数减了,排场小了,酒不贵了,少了推杯换盏的场面活儿,多了交心的人情味儿。 
    婚礼办来办去形式大都相差无几,不过张振还是对主婚人、证婚人出场环节有着小小的期待。能请到的人规格有多高,就意味着婚礼举办者的面子有多大。有时候宾客们还会怀着八卦的心理私下评头论足一番。 
    “以前办婚礼,主婚人和证婚人一定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员,家长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攀关系,生怕比不过人家。等到主婚人和证婚人出场了,司仪还会详细介绍来宾是某某局长、什么级别以及跟主客的渊源,就怕在座的人不知道。这是婚礼的高潮,主办者觉得面上老有光了。” 
    这几回参加的婚礼却让张振有点失望:“我连去了好几场婚宴,现场都不知道主婚人和证婚人是什么来头,司仪现在一律都以贵宾某某相称。” 
    当记者追问主婚人、证婚人的身份时,张振说,据他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很多都是请长辈或是家族中有声望的人来主婚、证婚。偶尔也有请到单位领导干部的,但他们来婚礼露个面也都是很快就走,并不多做停留。” 
    张振的一位“新郎官”朋友道出了此中缘由:“现在当领导的比较低调,都不愿意在下属的婚礼上抛头露面,想请他们出席非常困难。” 
    “前几年一说办婚礼,老百姓都认为婚宴一辈子就这么一次,不隆重就丢面子,借钱也得办得气派一些。”张振说,“现在大家都是量力而行,注重效果大于形式。一两万块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只要效果好,双方满意,能省多少是多少。老一套早就不时兴了,打肿脸充胖子这事儿没人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