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不能抱着“看戏”心态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建勇  时间:2017-04-19 13:00:00

    近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该剧不少场景直接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些反腐案例,如小蝇巨贪、“两面人”现象以及官商勾结、权色交易等。不过,倘若只把它当成单纯的反腐剧来看,恐怕是未识其真味。事实上,剧中不少情节设计和对白台词充分印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

     

    有多大权力,担多少责任

     

    剧中,当丁义珍出逃后,李达康看着面前两个部下说:“这个人用错了,主要责任在我!但是,你们二位有没有责任啊?怎么都不提醒我呢?尤其是你张树立,你是纪委书记呀,是不是失职啊?”

      这段对白很好地诠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源自现代政治的权责对等理念。一般认为,现代政府是责任制政府。责任制政府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有多大权力,就承担多少责任。二是失责必然追究,问责应当从严。

    应该说,全面从严治党某种意义上贯彻了责任政府的理念。针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纪律松懈等,我们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权责对等理念,不能让党的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任命干部的时候当仁不让,出了问题就撂挑子”,忘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忘记了要承担的政治责任。为此,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各级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其中,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

     

    习惯不受监督,非常危险

     

    剧中,谈及监督问题,沙瑞金感叹:“是啊,长期以来一把手当惯了,许多毛病不自觉啊!权力习惯了不受监督,非常危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实上,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内在统一、相辅相成,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法规保障。

    同时,扎实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将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好“关键少数”。但这些位高权重的“关键少数”,往往是监督的难点。因此,除了上述监督举措外,还需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另一方面,要做好个人事项申报和查核工作。新版《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对需要报告的8项家事、6项家产内容作了补充完善,同时还明确了抽查及相关问责要求。

     

    与企业家交友,要把握尺度

     

    人生活在社会,必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必要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推动经济发展需要与企业家交朋友,但交往中需要注意恪守怎样的原则、把握怎样的尺度。一旦信仰松动,难免出现官商勾结。《人民的名义》中,围绕山水集团出现的一系列腐败行径就反映了这一点。

    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要做到亲和清。“亲”就是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

    虽然《人民的名义》是一部电视剧,但我们不能抱着“看戏”的心态来看待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不是作秀,不是演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在这一原则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