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清理超标"官衙"需防"应付心态"
中央国家机关86个部门和单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365万平方米,山西清理超标办公用房64万平方米,湖南党政机关腾退多余办公室87万多平方米……马年春节刚刚过去,清理超标办公用房的“好声音”就不断传来,传递出崇俭抑奢的正能量,更彰显着中央持续改进作风的决心和力度。
继公款出国(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之后,“官衙”成为社会关注的“第四公”,久为群众诟病。一些地方,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面积超标自不待言,装修豪华也在意料之中;不少地方的乡镇领导办公室,竟然还配备会客室、会议室乃至卧室、浴室等,一应俱全。办公室本为伏案工作之地,却异化为享乐之所、奢靡之处,群众怎能不深恶痛绝?
因此,重拳清理超标办公室,严厉整治豪华办公楼,一旦有行动,就能得到群众拥护;一旦有成效,就能赢得舆论支持。但还要看到,在清理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依然存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逻辑仍然流行。比如,一些地方在超标办公室打上隔断,放办公桌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其他则改为名目繁多的会议室、群众见面室等,实际上却归领导专用,清理演变成了糊弄上级检查的新的形式主义。
这种“应付式”清理,正消解着清理超标办公用房的努力。若任由此风潜滋暗长,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必然会流于形式。其实,之所以出现“应付式”清理,一方面源于思想认识,一些领导干部总错误地认为,工作辛苦,办公条件好点,办公面积大点,有什么不可以?殊不知,公款姓公、公权为民,丝毫不应为个人私欲服务;另一方面,模糊指认、笼统问责,只涉及单位总人数和清退总面积,不关系具体姓甚名谁,又如何真正形成威慑?
“办公楼豪华得像白宫,让群众怎么敢往里走?”一位学者如此慨叹。诚然,任何建筑都象征着某种价值认同,政府办公楼同样表达着权力意志。贪大求洋,势必拒群众于千里之外;简单朴素,才能彰显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价值取向。因此,清理超标办公用房首战告捷,更应乘胜追击、根除积弊。这就需要加大问责力度,让问责对象明确起来,让惩罚措施严格起来,让制度笼子通上高压线;这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端正认识,把清理超标办公用房作为改作风、反“四风”的重要抓手,从内心深处摒弃享乐主义。
“楼改”多年来屡陷“一阵风”式的困境,这次能否取得最终胜利?有中央反对“四风”的坚定决心,有《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制度保证,有亿万群众的衷心支持,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李克济)